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:::

邁向亞際劇場研究:現代性、歷史情境與觀看方式的變遷

 

根據學者威廉˙艾金盾(William Egginton)在《世界如何變成一座劇場》(How the World Becomes a Stage)一書當中所說,劇場(Theatre,這邊意指源自古希臘的theatron,然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再度出現)是16世紀西歐社會的發明產物,作為一種新的公眾社會機構,劇場(theatre)不只是當時隨著早期資本主義而浮現歷史地表的初期娛樂產業,更隨著透視法(perspective)的發明,以及中古世紀神學世界觀的鬆動,隱含了一種基進「觀看方式」(ways of seeing)的改變,還有新的主體模式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劇烈變動。

 

換言之,世俗化劇場在西歐歷史進程的浮現是現代性計畫必然的一環。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現代性在全球的擴張,劇場的審美方式、營運模式以及隱含的道德與世界觀,也隨著西歐現代性的擴張,逐漸擴展到世界的各個角落。「亞洲」作為一個地緣政治的概念,或是一組文化意涵的集合名詞,也是西方現代性擴張下的一個認識論發明(epistemological invention)。在歐洲隨著大航海時期崛起後,西方的冒險家、傳教士以及其啟蒙知識份子,在重新打造現代西方認同的大業下,發明了亞洲作為一種「他者」(the other),借此區隔出西方/東方、現代/前現代、文明/落後、陽剛/陰柔…等一組又一組的二元對立認識框架,來鞏固西方帝國殖民主義的現代全球擴張大業。

 

在這樣的歷史情境下,位於亞洲的諸文明慢慢被捲入了這個西方現代性的全球擴張,而以西方Theatre為圭臬的「現代戲劇」也在這樣的歷史情境下進入了亞洲諸國。「現代戲劇」的進入,讓亞洲本土自身的原生表演成為了「傳統藝術」,在中華文明地區,「戲曲」作為一種傳統藝術的類型便在西方現代戲劇的進入後,成為了自己文化土地上的「他者」;日本也在新派的浪潮下,在明治維新時期,在歌舞伎與能劇之中發明了自身的「傳統」。同樣的情形,在亞洲諸國進入現代性的過程皆發生。傳統與現代戲劇二元對立的發明,必然涉及了現代民族國家形成、政治革命以及現代國民主體、現代市場化經濟出現…等等現代政治、經濟與社會的結構治理性變革。二戰後民族主義思潮在亞洲崛起,出現了許多後殖民獨立新興民族國家,同時冷戰開啟,也讓亞洲諸國進入社會主義與歐美資本主義的對壘情形,直到1980年代的全球化(或曰後冷戰),新的國際資本主義邏輯,鬆動了地緣政治的緊張。與此同時,亞際文化研究自1990年代浮現,便是在這個看似欲加無國界的時代,希望透過亞洲間際的對話與交流,重新整理亞洲遭逢西方現代性經驗之後,尚待梳理的諸種歷史遺留問題,並進一步找出超克西方現代性的方法,以及自身現代文化主體性的可能。

 

秉持著這樣的精神,這個論壇希望透過亞洲間際戲劇現代性進程研究的對話與互涉討論,朝向一種亞際劇場研究的可能。亦即,在觀照彼此的戲劇傳統與現代戲劇的辯證關係之後,我們能從中如何找到新的觀點,論述自身現代戲劇發展史的可能?這些新的觀點與論述,又如何與亞際間地緣政治的變遷,或是文化交流網絡的重組有所關聯?傳統與現代的分野,其審美之張力與具體歷史語境裡的認識論變遷(epistemic shift)以及政經治理模式有何關係?在傳統與現代之間,亞洲的現當代戲劇又如何面對後現代與後殖民之間的兩難命題?

我們歡迎以下(但不限於此)的研究子題:

 

  1. 亞洲國家特定歷史情境下的傳統戲劇與現代戲劇的關係
  2. 亞洲國家現代戲劇發展進程的政治與美學
  3. 從亞際間的地緣政治,重新看待現代戲劇的發展
  4. 亞際間戲劇美學的交流與影響
  5. 全球現代性傳播與在地戲劇美學變遷的關係
  6. 後殖民情境下的歷史記憶與戲劇
  7. 當代數位轉向對與亞洲當代戲劇的改變
  8. 在地與全球文化治理對於亞洲現當代戲劇形成的影響
  9. 傳統與現代戲劇審美方式的辯證關係
  10. 傳統與現代分野背後隱含的觀看方式變遷

 

會議地點: 國立中山大學

會議時間: 2024.09.07(六)-2024.09.08(日)

 

投稿需提供:  

1)論文/專題標題

2)摘要(中文600字內;英文350字內)及五個關鍵詞

3)主講人資訊(100字內)

4)聯繫方式

 

歡迎投稿至2024TAconference@gmail.com,投稿截止日期為2024.3.20(三)。

大會將組審稿委員會,審查來稿,將於四月底前回覆審查結果。


Top